观看记录
查看更多

起跑线 » 故事 » 故事专题资讯 »

一鸣惊人-成语典故

发布时间:2014-03-14   点击次数: 
导读: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平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时机。
    原文

   1. “一鸣惊人”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韩非子·喻老》记载这件事说:“楚庄王莅政(1)三年,无令(2)发(3),无政为(4)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有所暗指的话称‘隐’)(5)曰‘有鸟止南方之阜(6),三年不翅(7),不飞不鸣,默(8)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9);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10)。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11)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12)自(13)听政,所废者十,所起(14)者九,诛大臣五,举(15)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 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韩非子的记载是这则成语最早的典源。)

    2.《史记·滑稽列传》也载有楚庄王之后同类事:“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16)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17),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18)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19)王之庭,三年不飞(20)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21)一人,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

    译文

    1.楚庄王当政三年,没有发布一项政令,在处理朝政方面没有任何作为。有一个担任右司马官职的人,他在谜语中暗示楚庄王,说:“臣见到过一种鸟,它落在南方的土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只鸟叫什么名呢?” 楚庄王知道右司马是在暗示自己,就说:“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在观察民众的态度。这只鸟虽然不飞,一飞必然冲天;虽然不鸣,一鸣必然惊人。你放心吧,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半年以来,楚庄王亲自处理政务,废除十项不利于楚国发展的刑法,兴办了九项有利于楚国发展的事物,诛杀了五个贪赃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隐士当官参政,把楚国治理得很好。出兵攻打齐国,在徐州击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大会诸侯,楚国称霸天下。楚庄王不因为好事太小而不做,这样就有了高的名望。不把没意义的东西拿出来显摆张扬,所以有大的功劳。所以说:“有大才干的人成就往往比较晚,而大的声音会让人听不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投放服务条款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1 qpx起跑线儿童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