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查看更多

起跑线 » 故事 » 故事专题资讯 »

孟浩然: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唐诗精选

发布时间:2014-09-05   点击次数: 
导读:孟浩然: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精思观”,在襄阳附近。“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与孟浩然多有唱和。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  孟浩然

    出谷未亭午,

    至家已夕曛。

    回瞻下山路,

    但见牛羊群。

    樵子暗相失,

    草虫寒不闻。

    衡门犹未掩,

    伫立待夫君。

    孟浩然诗鉴赏

    “精思观”,在襄阳附近。“王白云”为孟浩然同乡好友王迥,号白云先生,与孟浩然多有唱和。

    这首精思观纪游之作,历来被推为冲淡的标本。

    正如闻一多所评论:“ 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 所谓淡到令你疑心到底有诗没有是指诗人将诗意完全消融于平淡的字句中,以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出谷未亭午,到家已夕曛,是说未午离观,傍晚还家。说明路途不是很远。由诗题可以知道,诗人与王白云结伴同游,途中两人走失,直到回家,才发现“王白云在后”。弄得孟浩然伫立“衡门”(简陋的门,语出《诗经·陈风》),大为着急—— 虽然诗中没有明说。

    因此,全诗从第二联起,在写景中就充溢着一种企盼之情。“回瞻下山路,但见牛羊群”,回首归路只见牛羊,是指不见王先生的影儿。诗人化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之语,十分微妙地暗示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的盼望归来之意。“樵子暗相失,草虫寒不闻”,则是无所依傍的写景。樵夫隐没于夜色,草虫吞声于深秋,一失影,一失声,透露出的都是若有所失的神情。“衡门犹未掩”,是因为之子犹未归。于是先归者还在怅望,“伫立待夫君”。“夫君”,如同“之子”,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您这位老先生”,一种发生在亲友之间的关切加埋怨,情见乎辞。

    “淡到看不见诗”,是现象。“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地分散在全篇中”(闻一多),这才是孟诗的本质。


推荐阅读

刻鹄类鹜-成语资料
绝不护短-成语资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投放服务条款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友上传,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本站,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Copyright © 2007-2021 qpx起跑线儿童网版权所有